2008.7,黑龙江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做好滨水城市建设的要求,将打造城市滨水区形象作为全省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伊春城市转型迅速,旅游业激发新的城市景观塑造需求。滨水区作为城市景观特色塑造的重要地段,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精神;加快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以水兴城,以水兴业;促进滨水地区建设,集聚人气与活力,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质量;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命题。
一、功能定位及目标
功能定位——现代城市发展引擎、城市形象展示窗口、林都生态宜居典范、滨水文化休闲中心。
开发目标——打造集旅游休憩、文化商贸、教育居住于一体的具有“中国林都”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使滨水区成为伊春市的景观主轴和具有城市凝聚力的纽带。
二、开发策略
城市整合策略——从完善城市整体结构出发,通过滨水区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组织、生态廊道建设等多方面的整合,加强各组团的空间联动,实现城市沿河的空间延展。
分段分类规划策略——根据不同片区在城市中的不同区位和职能,采取分段分类规划的策略。
纵深联动策略——将滨水区的发展与城市纵深腹地的发展相结合,形成良好互动和职能互补。
生态建设策略——将滨水区纳入中心城大生态环境中统筹考虑,建设森林生态城市。
三、滨水区功能布局结构规划
“六类十二区,三主五次四外围”
四、滨水区土地利用规划
积极引导滨水区工业用地置换,集中布局产业、仓储用地;充分挖掘和利用滨水区生态景观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休闲项目;促进旅游与公共服务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各类用地的良性互动。
规划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翠峦、乌马河-新区、水上公园、老城区等区段,以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建筑质量较高的居住区为主;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分级配置,重点打造以商业文体、金融办公为主体的特色旅游、特色文化滨水核心区;
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工业区、双子河和城东-101区段,老城区段原则上不布置三类工业用地,现状三类工业用地逐步迁出;
规划绿地以滨水绿化景观带为主,优先保护滨水区自然山水生态系统,保持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原有物种的多样性。
五、滨水岸线业态布局规划
注重整体性、共享性、通畅性、观赏性;以休闲、旅游为导向,实现各种业态有机组合,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公共开放空间。
六、滨水景观规划
滨水区总体景观结构:“三轴九段四绿廊”。
三轴:沿伊春河、乌马河、双子河形成的景观轴 ;
九段:指沿河道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段;
四绿廊:指分割滨水区不同功能组团的具有生态意义的绿色生态廊道。
七、滨水区天际线规划
深化个性特征,提高可识别度;合理确定建筑高度与布局;通过用地功能结构与视线景观要求共同确定伊春中心城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区划。对于临水建筑,通过高度控制引导建筑向水体跌落,形成向上收分的建筑形体,并保留足够的视廊。与自然环境结合,突出环境特色。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