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台村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霞云岭乡,是山区资源型乡村的典型。九十年代中期,四马台村开始把煤炭开采的收益逐步投入到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四马台村在资源型村庄的成熟期主动转型,大力发展替代产业,为本次村庄规划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和环境。
山区村的规划建设必须走生态优先、地域特色优先的道路,必须利用生态学原理,维护整体自然地貌格局,保护原有乡土植物生境与生物栖息地;运用生态技术,尽量使建设减少对生态的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房山区霞云岭乡四马台村的规划设计中,我们探索性提出了“生态保护恢复”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双重目标,一方面要生态恢复和生态保育,另一方面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相关旅游发展,建设生态友好与经济繁荣并重的山区新农村。
规划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摸清优势与劣势,确定合理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北京西南山区以生态恢复和山区生态休闲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人居示范村”的功能定位,选择适宜四马台村的发展策略。
2) 进行整体生态评价,确定村庄生态建设策略。规划进行村域生态系统规划研究和用地空间适宜性评价,将全村土地分为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不适宜建设、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五个等级。
3) 强调区域整体发展,制定村庄社会产业策略。将村庄发展纳入区域整体协调的框架,通过改善区域交通解决旅游交通问题。为实现整体规模效应,规划将霞云岭乡西部的四马台、宝水、堂上等村庄进行资源整合,合力打造深山区以红色旅游、生态教育、山地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带。产业发展策略强调村庄重点发展生态恢复产业、旅游产业、绿色人居产业和生态农业。
4) 因地制宜,形成与自然相融合的村庄整体布局。以“生态、民俗、体验”为主题,村域分为村庄建设区、煤矿生态恢复区和白草畔风景旅游区、山地生态保育区四大区域。以山谷、泉水为主脉、整合现状零散村落,村庄建设区形成四个功能组团:水泉旅游接待组团、四马台山地居住组团、山地农业生态园、东坡休闲产业组团,承担旅游接待、民俗旅游、农业生态、度假休闲的功能。
5)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强调近期建设实施。公共设施的配置既要为村民日常生活,也要为大量的旅游人群服务。规划配置住宅底层沿街商业、大型旅游服务山水酒店、旅游接待商业服务、观景休闲商业服务等多种模式的商业设施;配置社区卫生站、托幼、敬老院和文化娱乐设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