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对开展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托数字技术开展城市社会综合治理特别是人口管理专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探索和构建新型城市治理方式,有助于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公众间的全方位信息融合应用和价值挖掘,从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本项目是针对首都发展要求及社会内在需求,以增强特大城市治理能力为目标,以人口管理精细化为切入点,从城市立体空间维度及理论研究维度对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的应用框架、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探讨与部门数据共享交换、一数一源、一标三实等专项的契合点,探索运用大数据优化城市人口治理的新方法,以数字门牌为切入点,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成果,提升相关部门开展人口管理大数据业务应用服务的能力,探索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创新应用,从而实现现代化的首都城市治理目标,助推首都高质量发展。
智慧城市和数字技术视角下的首都城市人口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研究工作包含的内容较复杂,涉及到计算机、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各种学科。需要综合各类学科研究方法及主要理论,结合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的发展现状,对大数据支撑城市人口精细化管理、城市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结合研究特点,项目采用的主要研究思路为从五个理论维度及三个城市空间维度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其中五个理论维度包含:政策分析、技术分析、数据分析、安全分析和社会环境分析,及三个城市空间维度的分析: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及社会空间。旨在通过基于标准地址的城市数字空间体系研究,以物理实体标准地址为基础信息,通过与个人、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日常社会活动数据进行关联,在城镇化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支撑。以物理门牌信息为基础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能够在不同的行政空间维度对人口迁移活动、产业转移济活动、资源变化等进行关联数据的统计分析、科学计算,为区域化、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本项目以城市三个立体空间、五个研究维度为基础理论框架进行研究,重点是针对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的映射关系,及如何基于映射关系将数字空间中的信息化应用进行研究和探索,并进一步以数字门牌为切入点,研究如何通过构建城市数字空间体系,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打通社会、物理空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字技术在城市人口管理及社会治理数据采集、动态监控及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多样化应用服务,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当前国际、国内城市治理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研究,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趋势、经验借鉴等内容。同时,为全面了解中国城市治理的实际现状与特点,将对多个城市治理的先进城市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从而科学、全面的对城市治理现状进行把脉。
在城市三维立体空间框架下,进一步通过政策、技术、数据、安全及社会环境等五个维度的研究分析,结合智慧城市技术框架体系,从城市数据资源管理角度出发,对城市数据基础设施、数字信息模型、城市空间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及应用进行组织和架构设计,提出基于智慧城市和数字视角下的城市管理技术框架。
其中,基础设施层对应物理空间,包含数字标识、感知设施、业务系统等各类数字感知及采集基础设施;数字空间对应城市数据库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包含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及数据公共服务及共享交换;社会空间对应城市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建设与宜居、环境与生态的各类活动,基于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数据流转和分析,能够支撑社会空间活动的科学高效开展。
基于城市治理发展现状、总体框架,探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在城市治理中的具体建设和应用思路,从数字技术的角度重新构建智慧化的城市治理方式。同时,以“数字门牌”技术为例,全面分析数字门牌对城市治理的意义、方式、方法和思路。
以一标三实为基础落实城市人口管理和疏解。通过落实基础信息采集的方式和渠道,公安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能够为城市人口、单位、房租信息提供最有利的保障,并通过统一的空间信息基础,对台账管理数据落点落图,将人、房、单位这三类实有信息进行统一关联和管理,标签化人口信息管理,实现基于公安人口信息的城市安全管理,例如在各类政府管理活动中都需要关注重点人群,如有前科人员、维稳重点人员、反恐需要关注的人员的管理等。
基于标准地址开展北京群租房等重点房屋安全整治。在公安部一标三实工作基础上,“数字门牌”用一串标准地址贯通了各部门数据库,为“人、房、事”等动态管理搭建了信息化平台,是城市大脑的基石。进一步通过制定专项的房屋管理流程,依托广大的基层管理人员,以数字门牌为信息入口,能够采集和管理各类人口和房屋信息,实现管控的科学合理。
将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管理与城市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依托北京市市区街三级监督指挥体系,通过建设数字门牌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弥补现有全市网格化治理平台基础信息不完善、网络工作人员不足的短板,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全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格局。数字门牌工作能够将全市的社区村落及社区网格化资源全部纳入到管理网格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物理空间、数字空间及社会空间共同构成了现代城市的基础空间体系。其中物理空间是最初始的城市空间,在城市物理空间内主要是对城市行政范围内的每个物理实体进行空间标记,按照统一的标识编码规范生成“物理空间证”,并对标识信息进行安全管理。数字空间是以物理空间为基础,通过统一数字编码与物理空间形成镜像关系,例如以数字孪生为代表的城市空间信息模型研究能够将城市物理空间准确的在数字空间内进行描述和再现。社会空间则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组织如何与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进行互动,在城市空间信息基础上科学的将人和社会组织的活动信息进行关联和动态的记录、分析。如何构建科学的城市空间,确定空间之间的关联映射关系,以及如何基于关联关系将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更好的为社会空间服务,进一步辅助我国宏观城市管理和决策,是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重点问题。
政策、技术、数据、安全、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了智慧化城市管理的五个维度。其中政策研究主要关注国家、部委及各省市就智慧城市、大数据管理、三维信息模型等信息技术支撑城市人口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文件、通知及实施建议等;技术研究主要关注与精细化城市人口管理和综合治理相关的二维码、数据挖掘、区块链、三维可视化等信息技术的梳理和研究;数据研究主要关注在构建城市数字空间体系中将会涉及的城市基础数据、行业数据、管理数据的来源、类型、管理及应用形式等方面;安全研究则主要关注编码安全、数据库安全、共享安全及认证安全等城市数字空间信息系统运维中的要求;社会环境研究主要关注在城市数字空间体系建设中涉及到的行业市场、政府环境、发展环境及保证其相互之间能够协同运转的管理机制。
以数字门牌为代表的城市空间体系要素是构建城乡空间信息体系的重要入口和载体,其能够以物理实体标准地址为基础信息,通过与个人、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日常社会活动数据进行关联,深化管理者对超大城市运行规律的认识、对城市治理方式和体系的共识。聚焦城市功能,认清人口、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对城市更新方式的深刻调整;在破解“大城市病”中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在城镇化发展宏观和微观层面提供真实科学的数据支撑。
同时,基于物理门牌的城市空间体系还能够在不同的行政空间维度对人口迁移活动、产业转移济活动、资源变化等进行关联数据的统计分析、科学计算,为区域化、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的分析和决策支持。
政府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核心行动者,在城市化进程中同时担任战略制定者、制度供给者、进程执行者和绩效评定者的多重角色,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和评估提出了挑战。依托城市空间体系开展城市社会综合治理特别是人口管理专项课题研究,有助于探索和构建新型政府管理及服务模式,创新城市治理及考核评估方式,有助于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市场间、政府与公众间的管理服务匹配和全方位信息融合共享,对城市治理、实施评估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数据支撑。
动态循环的数据及业务流程是一个行业应用系统保持高效可用性的关键。一方面,如何将应用系统与基础管理组织、管理流程进行紧密结合是系统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系统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也是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经济统计一直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采集数据并运用工作能对国家、城市制定经济政策、改善经济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大作用,但是目前国家对经济数据采集困难、数据治理不高,尤其是微观经济数据。以数字门牌为入口构建的城市空间体系,有助于管理者及时的采集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及其他动态的城市要素数据,促进城市大数据对基础城市管理、人口管理、产业监管等各类行业智慧化应用的持续有效性支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