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 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项目地点:北京市
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与人员: 恽爽 郑筱津 刘巍 旷薇 毛羽 刘春雨 杜锐 唐婧 朱天 董晓莉 孙蕾 王心邑 韩瑜 李公立 孔宪娟
完成时间:2015年
本项目荣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二等奖
这里是北京最具创新能力的地区之一,全国第一个电子与信息产业高新技术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龙头——中关村软件园都坐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百度、联想、甲骨文、小米这些耳熟能详的创新企业在这里云集。
图片来源:海淀旅游
这里是北京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创新产业与老旧工业、批发市场并存,国有用地与集体用地交织错落,高级公寓与老旧社区、城中村毗邻,高端创新人才与下岗职工、原住村民混合。
图片来源:汇图网
面对创新产业强烈的发展诉求,如何在存量超过80%的用地条件下,协同地区复杂的权属关系,一步一步完成地区的转型与提升,实现城市边缘地区向北京专业性国际化地区的迈进,推动国家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北京“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调整,大上地地区发展建设规划做出了优秀的实践。
缘起
大上地地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部,紧邻五环路和八达岭高速公路,总面积约为31平方公里。
大上地地区作为国家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新基地产业发展特征突出。另外,其位于中心城区边缘集团,地区内功能多样、城乡混杂,较一般建成区的问题更加复杂,是当前以存量空间资源发展背景下北京中心城区最重要的战略调整机遇区。
对于像大上地这样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欠缺、公共服务不足、环境品质低下等问题往往无法依靠单个产权地块的更新改造得到完全解决,必须通过多类专项规划系统性的优化提升,多个产权主体、管理部门协同配合,这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带来极大的挑战。
我们是怎么想的?
本次规划着眼于国家创新中心的目标,从城市建成区的特点出发,坚持协同式规划、织补式规划、渐进式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在全面梳理地区发展历史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城互促”的发展思路,以及基于“存量空间资源优化提升”实现地区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实施路径。
我们是怎么做的?
1、明确地区发展的定位与目标,统一思想、统筹资源
规划首先从战略高度入手,紧密围绕国家创新中心、北京市城市结构调整的要求,对地区未来的发展明确目标提出思路。在规划过程,多次向北京市科委、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国资委等部门汇报,获得相关部门对中关村软件城建设的定位、思路、目标的认可,并争取针对“一城三街”的财政、税收、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政策支持。
同时,面对大上地地区主体多元、建设情况复杂的特点,本次规划推动形成了编制与实施互动的协作平台,通过规划编制工作组和开发建设指挥部两个组织机构实现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实施过程的协作协商,充分尊重各利益主体意愿与诉求,协调部门、街道、乡镇、企业等各方利益实现共赢,对同类地区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
2、以空间组织重构与分类优化对策实现建成区提质增效
本次规划从地区城镇化过程、动力机制、社会单元的关系、各类人群的需求特征等方面入手,对地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环境之间的不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诊断。规划基于现有的建成框架,以多元发展目标为指引,针对优势空间、一般空间和机遇空间的典型问题,通过不同手段途径,对空间进行织补,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组织结构的重构和“提质·增效”的目标。
3、以工作方法转型和协作协商过程应对建成区的复杂问题
面对建成区的复杂问题,规划通过多维度综合的调查研究和多专业融合的现实问题解决,对复杂问题进行精准定位、精细应对。同时,通过充分的协作协商明确存量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向、使多元利益主体对地区发展的负面清单、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多方参与、多部门协作的工作过程。
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除了城市规划、交通、景观、建筑等与城市建设相关的专业领域外增加了社会学、智慧城市、经济学等专业参与,并利用开放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形成技术协作团队。
同时,借助规划编制工作组和开发建设指挥部的协调机制,在每一阶段均多次向管理部门、园区、街道、乡镇进行方案宣讲-意见征求-成果修改,并形成每1-2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的工作机制。从2013年8月项目启动至今,累计召开全区动员会3场、专题座谈会30余次,方案宣讲会10余场,正式成果汇报8次,调研问卷1000余份。
4、以菜单式成果编制和全程综合服务适应建成区的实施特征
规划采用“分层次的思想统筹”“分主体的任务分解”和“分时序的实施指引”来组织规划编制结构,提供菜单式规划成果。这一编制思路目的在于克服一般规划难读、 难懂、更难操作的问题,从横向、条块和进度多个角度分解任务、加强指引,最大限度地方便规划使用者(实施者)加以利用。
1)分层次的思想统筹 :
宏观层面主要面向市区两级政府及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规划总体发展报告、定位策划报告明确发展定位,统一思路、向北京市乃至国家层面争取资源、获得支持。中观层面主要面向专项管理部门,通过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景观风貌等四个专题报告,结合多元的发展目标对各类系统的完善提升提供分类指引。微观层面主要面向专项实施主体、产权主体,通过对机遇地块更新、重要交通节点、道路环境整治等进行示范性设计,引导和控制多元主体的具体实施。
2)分主体的任务分解
针对管理部门,依事权分任务。本次规划将大上地地区涉及到的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景观提升、棚户区改造等等任务按照其垂直管理部门的事权进行分解,并协助发改、交委、建委、海淀园管委会等多个管理部门制定专项任务的计划。
3)分时序的实施指引:
本次规划根据地区综合提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难易程度,制定了分阶段实施的行动计划。同时,针对未来 1-3 年的重点工作,形成《近期建设专题研究》,配合开发建设小组编制《2015 年实施建设计划》。
本次规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我院均作为责任规划单位,全程参与编制与长期跟踪服务。本次规划尝试提供全时跟踪的综合服务,包括实施协作平台下的动态跟踪与技术咨询、深入街镇社区的思想宣讲与实施指引、面向多元群体的协调沟通与规划研讨等等。
实施的效果怎么样?
规划工作获得政府部门、街道乡镇、产权主体的认可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本次规划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均得到了政府部门、街道乡镇和产权主体的一致认可。与此同时,本次规划也获得了城市规划专家的一致好评。
规划成果成为市、区政府及主要部门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总体研究成果中关于大上地地区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存量资源盘活、低端产业疏解提升、城市建设全面升级的思路和对策已写入《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京政发[2014]6号)、《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意见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中。同时,本次规划成果成为海淀区各职能部门、街道、乡镇专项落实的内容,成为各部门制定中长期发展思路、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和思路指导。
规划成果和协作实施平台成为大上地地区综合提升的重要指导和技术指引。借助协作实施平台,规划成果与实施环节实现及时沟通跟踪、动态协调的机制,使规划研究、实施推进形成良性互动过程,有效地统筹、指导实施工作有序推进。
各项建设活动在规划指引下有序开展。2015年度大上地范围内安排政府投资及重大项目103个(正式项目78个,储备项目25个),包括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9项、园区产业项目24项、环境整治项目27项、村庄腾退及回迁房项目7项、公共服务配套项目8项、棚户区改造项目3项,各项工作在规划指引下有序开。
中国历经了近四十年的城镇化发展,北京已经率先进入了以存量空间资源为主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与国际一流和谐之都的目标,大上地地区发展建设规划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本内容由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中心提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