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楼是威海市的历史标志,位于威海市中心区,与刘公岛隔海相望,是威海市重要城市景观建筑,在威海人民的记忆中有重要地位。环翠楼项目因而被列为威海市政府的重点工程。
设计秉承“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技术路线,通过历史研究、视线分析和多方案比较,确定新环翠楼采取原址重建的形式,一方面探寻城市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创造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
新环翠楼建筑群总面积7346.5平方米,主楼采用十字对称的明代3层楼阁外形,高约57.6米,采用钢结构和全铜外饰等现代材料,体现了历史和现代的结合,是集观景、休闲、展览为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楼底基座选取城台造型,但架空开敞,既恢复了明代环翠楼的地面标高,又保留了场地上的现有植物。
2011年,环翠楼设计荣获第六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银奖。
1. 项目背景
环翠楼位于威海卫的西北角城墙上,始建于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数次荒废后数次重建,1977年再次重建。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的自然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座仅有3层的楼阁,被掩盖在林木之间,已经找不到历史上的登楼可见的“碧波浩淼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景观。历史上环翠楼本是威海地标性建筑,它与刘公岛隔海相望,彼此互为借景。今天威海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建筑远远超过历史上的高度,综上所述,原有的楼体自然难以满足今天人们登楼观景的需要,因此有必要重建环翠楼,恢复其城市地标建筑的地位,唤起威海人民对环翠楼的历史记忆,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2. 设计立意
传承历史——城台上的仙山楼阁
环翠楼曾经是一座屹立在奈古山半山城台之上的宏伟建筑,“斗栱玲珑丽且坚、明净八窗纷洞达。”登楼后可饱览威海港城风貌,并可远眺刘公岛。目前的威海卫城城墙在环翠楼南北仍然存有部分遗迹,已经成为宝贵的文物,从这里为找寻环翠楼提供令人欣喜的重要信息。历史上的环翠楼承载着威海人民保卫祖国海疆的记忆,每登环翠楼人们不禁会想起甲午风云、黄海怒涛、铁舰点点漫硝烟。
为了找回历史的记忆,本设计采用明代楼阁式建筑,立于城台之上。楼阁外观三层,内部为六层,包括三个夹层,在明层,其功能为观景、赏景。登楼者可穿过菱花槅扇门来到室外的平座,在此四望碧波浩淼的东海,绿翠掩映奈古山。
目前历史上的城台已经缺失,本方案根据史料找到了城台原有标高为60.05米,采用架空通透的形式,弥补缺失的景观,同时表达出城台的沧桑变化。
主楼前部以环翠门和两侧的配楼组合环绕;环翠门与城台间结合保留树木,曲折布置假山石、浅水池和水雾喷泉,营造出轻盈、飘渺、变化丰富、尺度近人的入口空间,恢复环翠楼作为“城墙上的仙山楼阁”的历史记忆和景观。
开创未来——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
新环翠楼建筑群总面积为7346.5平方米,是威海城市中心区环翠公园的核心建筑群。主楼采用十字对称的明代3层楼阁外形,高约57.6米,采用钢结构和全铜外饰等现代材料,功能集观景、休闲、展览为一体,为参观者找回在环翠楼感受胜地重光、拾翠采芳的喜悦,楼底基座选取城台造型,但架空开敞,既恢复了明代环翠楼的地面标高,又保留了场地上高大的雪松和黑松;并注重原生态的个性,城台下面保存着自然地形和此地原有植物、树木,并将室外植被与城台内植被连成一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