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观星台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天文建筑,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距今已达730年,是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天文测算的重要工作场所。观星台南部的周公测景台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明清两代为纪念周公姬旦测景定地中的行为,在观星台前后建造了周公庙,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观星台建筑群规模。观星台建筑群作为我国古代天文建筑和天文仪器的活标本,见证了历史上多次重大天文活动和天文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价值。
中国传统天文观测中有“立杆测影”一说,观星台整个台体相当于一个放大了5倍的“表”, 郭守敬利用这种建筑化的巨型圭表以及他发明的仰仪、简仪等天文仪器共同测得空前精密的天文数据,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所测得的回归年长比现在采用的阳历仅差26秒,比欧洲的格列高利历早了200多年。
这种把可供登临的天文建筑跟以供使用的天文仪器相结合的做法,无论在天文仪器史上还是建筑史上都是相当具有价值的实例。而且观星台整座高台所用砖料坚固,砌筑十分精巧,反映了元代砖石技术的水平,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中砖的使用情况提供了资料。
保护规划主旨在于对观星台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保护。
1. 规划重点
制定对观星台、周公测景台和其它文物建筑的科学保护要求
通过现状分析,影响观星台延续性的三个最主要威胁分别是:台体结构自身的情况、空气污染对材料表面的腐蚀、采煤震动对台体的影响。
因此规划要求由专业技术单位采用超声波、X光、视频内窥镜等科技手段对观星台内部结构安全度、形变稳定性和台体残损原因进行分析后,对观星台和周公测景台进行表面石材与砖体加固,对其它建筑和附属文物进行修缮。
并由观星台文保所组织有资质的文保设计施工单位建立科技监测制度,对观星台形变累积情况、各影响因素变化情况等进行跟踪记录。
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整治,消除不利于文物本体的火电厂污染、采煤震动安全隐患,保证景观与文物相协调
对发祥火电厂的烟尘、二氧化硫、废气排放情况进行限制,初步目标使其排放指标达到国家相关的环保规定;中期使其达到不加重观星台砖石材料表面病变的要求;远期根据告成镇总体规划和能源调整,将发祥火电厂搬迁。最终目标使保护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一类区要求。
在执行登封市总体规划中煤矿禁采区的基础上,由专业机构对观星台受到周边煤矿开矿震动的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禁采区之外的采矿震动对观星台的影响大小、主要影响方向和影响结果预测等,必要时需沿文物保护范围边界设置隔震带。
2. 修缮设计
修缮设计是河南郑州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观星台进行精确测绘、残损勘查、病害分析,进而确定文物修缮的技术方案。
本项目在遵守中国文物建筑保护的“原材料、原技术、原工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审慎的研究,引入多种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对观星台本体进行目前为止最为精确的测绘;利用多种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综合检测观星台地基、基础、台体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健康情况;使用化学分析、空气采样等技术对周边微环境、材料含水率、表面污垢等的信息进行采集。
这些科技手段的引入,大幅度增加了传统保护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体现出了科技保护的理念,受到文物主管部门的好评,给予极高的肯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