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宫城考古遗址公园是十一五期间全国“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之一。在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中,综合使用保护性建筑、意向性构筑物、绿化、铺装等手法对不同时代的遗址分层标识,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可逆性和趣味性,使遗址保护与市民文化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取得良好效果。
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的造型从遗址现场、史籍记载中抽取信息点,抽象化地展现建筑特征;建筑结构开创性地使用了地面独立基础,不打桩,不下挖,对下面的夯土遗址做到“零破坏”;并且首次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引入文保工程。
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同样是一个保护性建筑,但其外观仿唐代风格,内部为遗址本体展厅和外延文化展厅;整个建筑从造型到结构形式都具有世界级水准,更好地保护了遗址和树立了形象。
项目难点与创新点:
(1)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考古遗址公园
规划对象位于洛阳市中心,已揭示的范围虽不大,却叠压了隋、唐、北宋三个时期的宫殿遗址,关系十分复杂。
规划设计以保护遗址、凸显遗址信息为出发点,确立了对“遗址区原有建筑格局、形制和规模进行整体、分层展示”的目标,以时代为纲,使用“揭露展示、地面标识、模拟展示、局部保护性立体复原和建设展示馆舍”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参观者提供立体形象和感性概念,增强展示的直观性和准确性,使考古遗址成为普通人能读懂、感兴趣的东西:
隋:乾阳殿/乾阳门/廊房——原址回填保护+地面铺装标识;
唐:天堂、明堂等主要殿堂——保护性建筑/复原展示/景观标志;其它建筑/廊房——覆土保护+基座轮廓绿化与铺装模拟展示/主要参观通道;
宋:太极殿/太极门/廊房——覆土保护+地面铺装标识+结构框架模拟展示;
近现代:东部原有旧厂房——建筑加固并改造/管理服务用房+停车场
规划对后期运营与展示分区进行了细致考虑和合理分配:明堂、天堂遗址的保护性建筑均要求跨空修建,室内除考古工作区和参观廊道外,还设置多媒体展厅,利用数字技术展现遗址的历史信息和隋唐洛阳宫城全貌,增加参观者逗留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保护的同时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旧厂房的改造利用,满足了使用功能又减少了建设量,体现了对遗址的最小干预和节约利用;室外各类场地、绿地作为游人参观和市民休闲空间,也可举行历史文化题材的实景演出。
整个规划探索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将隋唐宫城区打造为洛阳历史城区的文化引擎项目,促进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带动现代城市文化生活。
(2)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明堂是宫城区最核心的大殿遗址,为直径105米的八边形夯土,范围大,保护难度高。其保护建筑主要有以下特点:
以层层缩减的造型对应遗址六圈夯土的真实尺寸和位置,使参观者从室外即能真实地感受到遗址原始的尺度;以抽象的方式对唐代明堂三层台基、飞檐翘角进行意向性展示;外观铺以草皮,降低大体量的压迫感,同时与遗址的沧桑氛围相合。
出于尊重遗址、展示遗址、烘托遗址的设计目的,建筑内部底层置玻璃地板,使参观者可直接看到真实的遗址原貌。建筑室内按古代明堂的布局分隔,以数字化技术进行古代活动的4D复原,使建筑从内到外全方位地展现文化遗产的信息与内涵。
采用开创性的地面独立基础形式,不打桩,不开挖,对遗址零破坏,开创了文物保护性建筑结构形式的新方式。为保护遗址,所有建筑构件都“化大为小”,人力即可搬运进场,避免大型机械对遗址的压迫。
进行了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采用光导管等经济型节能技术,大幅度节省开放运营成本。
(3)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建筑
设计特点为:
根据遗址信息,通过营造尺回归推算唐代建筑开间尺寸,根据当时木结构技术特点,结合史籍资料,较为准确地复原了历史形象。
提出具有世界级水准的结构方案,将七十余米高的建筑坐于8米高的结构转换层上,柱子落在遗址缝隙中的空白区,尽最大的可能保存遗址。
利用结构转换层内部空间作为遗址展厅,地面铺玻璃地板,使遗址本体不致被保护展示建筑遮盖起来。
达到遗址保护、文化展示、营造景观的良好结合,使参观者不仅可以看到古老遗存,还能直观看到古代形象、俯瞰宫城全区,大大增强了遗址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文化遗产真正走到百姓心中。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