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华同衡第八党支部与第十四党支部联合,围绕“党建引领下清河街道城市更新多元主体参与的沟通交流机制探索”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组织支部党员积极加入清河社区规划师团队、参与清河街道更新规划,带头下沉社区、服务群众,探索群众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为街道更新改造的公众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志愿服务,切实增强清河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01活动背景与目标
清华同衡所在的清河街道辖区位于北五环外城乡结合部地区,街道老旧小区和厂房等低效用地多,公共空间不足,服务设施短缺,停车混乱、慢行交通环境差。清华同衡第八党支部先后有4位党员作为“社区规划师”参与清河街道与清华大学“新清河实验”课题组,探索参与式社区规划与社区协商治理协同互促路径,但自工作开展以来,由于街道老旧小区众多、问题复杂,社区规划师人手有限,难以广泛、深度开展工作。
支持社区规划师工作,充分发挥属地企业党支部利用专业特长推动辖区发展的作用,深入探索党支部为群众办实事模式,建立以党支部为引领、党员模范积极加入社区规划师团队,服务辖区居民的常态化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更新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建设为工作重心,围绕特色活动主题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支部党员带头下沉社区、服务群众,探索群众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为街道更新改造的公众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支持和志愿服务,切实增强清河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届、第二届社区规划师团队聘书颁发仪式
02组织过程
(1)建立清河街道城市更新群众诉求反馈常态化机制
支部党员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踏勘等手段,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对于街道公共空间、基础设施、社区治理等各方面满意程度,收集整理居民意见和诉求,通过社区规划师和责任规划师反馈给街道及社区,为街道城市更新工作的公众意见征询提供渠道和平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支部多名党员参与到3月、4月两次调研,将收集到的建议进行专业化整理后反馈给街道及社区,架起街道、社区和群众之间沟通桥梁,强化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意愿。
(2)举办清河街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共议工作坊
围绕较为突出的公共空间品质问题,邀请街道居民、就业者、社工、责任规划师、街道工作人员以及专家共同参与共议工作坊,搭建多元群体交流平台,在支部党员专业引导下,共同探讨不同使用群体对于街道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提出提升清河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更新改造的思路,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的形成。
① “社区生活圈”多方沙龙
以“社区生活圈”为主题,邀请到持续研究清河街道生活圈的北大柴彦威老师团队、北京联合⼤学张艳副教授团队、清华⼤学刘佳燕副教授团队、“新清河实验”课题组、清河街道责任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团队、清华同衡团队、当代城市家园和怡美家园社区居⺠委员会代表、居⺠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多方沙龙,就居⺠⽇常活动需求与社区⽣活圈空间环境及设施供给之间存在的⽭盾展开分享交流,为进⼀步探索社区⽣活圈规划⽅法和实施路径、形成清河街道社区⽣活圈的规划建议提供支撑。
“社区生活圈”多方沙龙现场照片
② 绿色同行,骑趣分类
举办“骑趣分类,绿色同行”垃圾分类宣传、绿色骑行活动,吸引近60名清河街道居民、社区干部、骑行爱好者加入。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收集居民对慢行空间的建议,参与式推进街道空间提升。通过此次活动收集到居民群众对于慢行建设的意见反馈,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引导公众参与意识,将社区共同营造融入居民生活习惯,从而推动社区绿色发展,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共同努力,活动作为群众常态化沟通交流平台构建的一部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
骑趣分类、绿色同行活动
③ 儿童友好工作坊
与清河街道联合举办清河儿童友好街区营造系列活动之“安全上学路”工作坊活动,邀请清华附小清河分校教师代表、规划师、街道工作人员、责任规划师等参与,围绕上学路线、等候空间、校门口空间交通组织三个议题,共同探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河分校周边区域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的问题。本次活动对儿童友好空间环境营造多元主体参与模式的探索,是党建引领、专业助力、多元共治推进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的新尝试。
儿童友好工作坊活动现场
(3)推进党支部联合共建,促进党员交流、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支部成员参与清河街道地区青年沙龙活动、“规划引领城市更新,提升清河发展新动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调研交流,深入解读规划工作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推动党建引领“新清河实验”赋能基层治理。学习城市更新业务及支部共建工作成果、清河街道基于“双师”(责任规划师与社区规划师)协作的机制创新和实践成果,促进党员交流和资源共享。
“规划引领城市更新,提升清河发展新动能”主题教育调研活动现场
03活动效果
(1)多元主体的活动参与度进一步提升
清华同衡第八、第十四支部党员活动参与率达100%,活动参与主体除了支部党员以外,还包括清河街道党支部党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小学老师、责任规划师、社工以及街道居民,据粗略统计,线下活动参与人数约340人,线上活动参与人数(问卷调查)约1000人。
(2)活动收益范围覆盖清河街道全域,涉及15万清河居民
①通过更新规划与街道一起推进民生设施改善。
调研中发现居民对停车、养老和体育设施均有强烈需求,团队辅助街道谋划四处边角地、闲置地,推进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养老设施及社区服务设施和慢性步道建设,并承担清华中学西侧新建停车场的地面彩绘设计、怡美路慢性环境改造等工作。
清河中学西侧停车场施工现场照片及彩绘方案
怡美路现状及初步规划
②将居民建议及诉求传导给相关项目推进的主导方。
与区发改委、海淀区园林、清河中街拓宽设计施工单位、朱房路拓宽施工团队等方对接沟通,建议在八高西侧绿带公园设计建设中融入体育场地设施、清河中街建设考虑慢行连续性和舒适性等,并通过海淀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对接区发改委,推进儿童友好街区试点申报工作。
04经验总结
(1)结合业务实践开展服务群众活动,以党建引领和专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员们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并利用专业知识提出切实可行对策并推动落实,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方面对街区更新有了更深刻理解,提升规划设计和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将党建活动与专业工作深度结合,有力提升党员责任担当意识、工作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
(2)构建清河街道城市更新多元主体参与的沟通交流机制。
按照“多元参与、共治共享”原则,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立清河街道城市更新群众诉求反馈公众参与机制,举办清河街道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共议工作坊,鼓励多元主体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多元平等协商共治机制,探索将城市更新纳入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不断提高精治共治法治水平。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社区规划师工作机制和团队架构,提供党群共建、多方参与、持续推进的工作模式。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动院内多个兄弟党支部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发挥多专业结合优势,激发党员积极参与街道更新和社区治理的热情。吸引了多名党员群众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社区规划师团队,实现团队规模充实和结构优化,探索了一套党群共建、多方参与、持续推进的工作模式。
(4)突出趣味性、务实性、灵活性,提高活动内容与居民生活的相关性,提高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
通过突出活动主题的趣味性、提高活动内容与居民生活的相关性、提升线上线下等活动参与方式的多元性,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并达成较好效果。
主要成员
课题负责人
汪淳 第八党支部书记
组织策划
赵粲
参与人员
谢宇、江艺东、赵霖、刘希宇、蔡宏钰、吴艳芳、李王锋、胡慧美
清华同衡党总支积极组织、指导党支部申报清华大学2023年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攀峰工程”特色项目,共有13个项目成功立项。各党支部精心筹划、深入落实特色活动和调研课题,形成了丰富、扎实的项目成果,清华同衡党总支将以“学思践悟 同攀高峰”主题系列文章纪实各支部“攀峰工程”项目成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