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用好首都丰富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近日,清控人居同衡规划院第一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织开展《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参观调研活动,以革命活动旧址为生动教材,引导党员从党史中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担当作为。
《新青年》编辑部作为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是北京市东城区“党史游学地图”的重要节点,6月初首次开放后,陆续接待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等领导前往考察。
第一党支部第二党小组成员于编辑部旧址
编辑部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一处四合院内。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创刊不久的《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随迁至此,让这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动荡的岁月和先进的精神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众多寻求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在这里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等历任主编以笔为刀,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民主、科学的理念,汇聚形成了新思想的洪流,掀起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百年前,箭杆胡同发出的声声呐喊惊醒了中国;百年后,站在这个百余平方米的小院中,党员同志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建党先驱们救国救民的初心使命,感受到了爱党爱国的热情激荡。院落里再现了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多处陈列,从全景式的呈现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俊朗风骨和沸腾热血深深感染着参观者们。在“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两个专题展厅内,大家认真观看先驱们的生平事迹、专题文章著作和编辑刊物期间的往来书信,循着《新青年》刊物的演变脉络,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刊物历史介绍和部分书信陈列
最后,大家阅览了1920年9月至1926年7月间《新青年》杂志刊登的文章仿真再现,在200余篇文章和通信手札的展示墙前久久驻足讨论。犀利的笔锋背后,是那一代进步青年对科学理论的孜孜以求,是对创造新世界伟大斗争的义无反顾,是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美好理想的无上激励。
同志们在展厅驻足讨论
此次结合旧址现场的党史学习活动,不仅令同志们深刻地感悟历史,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党的蓬勃精神气质。大家表示,在那个民穷国弱、山河破碎的年代,无数优秀青年怀揣爱国之心,前仆后继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而强大的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贡献才智、青春乃至生命。值此建党百年之际,祖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将以革命先贤为榜样,矢志不渝,接续奋斗,致知力行,奋楫争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