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9月24-26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在25日举行的专题会议“融合共享——老龄化与社区发展”中,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作了题为“规划视角下的老年住区创新之路”的特邀主题报告,本期内容向大家分享精彩的报告内容。
多年来,我们在养老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当然这个探索过程中既有很丰满的一面也有很骨感的一面。
1、重新认识老年人
如果想了解一个老龄社会的发展和老龄产业的发展,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老人?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清华养老产业论坛”,今年的论坛专家对话的栏目里面提到一个问题:应如何理解老人,老年应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从国家规定到多少岁该退休了,这个时候就是老年人了吗?
事实上老人是不是这样?在座的可能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应该想想你们是不是和长辈聊过,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一个老人的?
我认为一个人的老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某一天就变老了。和小孩不一样,到了6、7岁就该上学了,但是老年人是到了65岁就老了么?不,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他是从生理上认识到自己老了,然后从心理上感到自己老了,最后从感情上认识到自己老了。这个过程很长,如果这个人的寿命有80岁的话,那么他的寿命大概有1/3的时间在经历这样一个老年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是一个人来存在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老人无论从精神面貌到身体状态都是一点都不像老人。比如这位连续15年参加高考的86岁老人;比如著名肌肉男王德顺,这个老人如果你没看到他的胡子、头发,他像个老人么?他可能比在座的90%的男士的肌肉感都强吧?这位老人真正的辉煌是从70岁开始的,70岁才开始真正的步入他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周边的老人,面对这样一个老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该怎么样去理解他,怎么样理解我们的社会老龄化?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
截止2015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大概达到2.22亿左右,占到总人口的比例1/6。而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加速,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每三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老人。
我国老龄化的特征呈现总量大、速度快、分布不均匀的基本特征,另外一个特征是“未富先老”,我们现在重新定义为 “边富边老”。其原因是50、60年代的人群逐步开始进入老年期,这部分人群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相较30~40年代的已经老去的老人而言,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一个边富边老的过程。
我国老年群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健康问题突出,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比例很高,严重高于其他国家。这样一个人群对于老龄社会所应该构建的服务体系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在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一个非常冒进的出生潮,这段时间出生的人群大概超过2亿,这是一个正在进入到老龄化的群体。
面对我国现在及未来30年的老龄群体,分析他们的群体特征及消费需求,我们可以把未来30年分为老龄产业的几个阶段:
1)从现在开始在未来的5年左右的时间,应该是老龄产业发展快速起步的时间。这个阶段的老龄人口属于一个收入并不丰厚的群体,但是整个产业已经开始起步,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是老年产业的战略准备阶段。
2)从2020年开始到2030年这十年当中,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了60岁,这是改革开放之后获取利益最大的群体进入老龄化也带来了老年产业蓬勃发展的阶段。第一老龄人口大幅度的增加,第二老龄人口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活力会有更加多的机遇,伴随着这种经济上的能动,老龄的产业会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增长。
3)从2032年到2050年,全国总的人口量是一个负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老龄人口是增加的。在这个时期我们所能提供的老年人的服务设施、政策、机构都应该是完善的,是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成熟期。
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年产业的发展的特点:
首先,我们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进入了城市,城镇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产业设施应该放到城市来做。
第二,老龄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服务社会化是必然趋势,针对老年人口的服务体会成为产业布局的重点。而这一批老龄人口又同时经历了计划生育的政策,因此他们的子女相对少,还会面对失独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这批人口的老龄化和老龄的服务需求会更加强劲。
第三,未来老年人的资产构成与原来不一样,未来的老人进入了老龄之后,他本身的经济能力是不相同的,像大城市中这样一批人多数会两套房。这次资产如何在他的养老过程中进行盘活?这个盘活实际上是在引导这个老龄的产业。
第四,同样这样一群老人还面临着健康水平差,慢性病多这些问题。针对这样一群老人,他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我们首先做的是健康产业的跟进,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去谈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服务需求等等。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我们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核心、形成合理的配套、搭建共同的平台、丰富老龄产业链。同样这样的原则也是构建我们老年住区的原则。
我们并不提倡只有老人居住的老年社区。过去我们做了很多的老年住宅,甚至于把老年住宅集中在一起,让老人住一起。这种方式并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更提倡的是关注老人的社会性,关注以老人为本的整个的社会体系。我们更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城市和老龄友好型的社会。
3、全龄化住区与老龄友好城市
接下来就引出了我们希望和建立的“全龄化社区”。大家认识到社会体系应该是老年人服务、养老的根本。但是所有的国家和社会结构,要想让整体的老龄社会进入到一个健康的发展过程,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
我们希望老年人能够维系自己原有的生活,是既有生活的延续。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希望老人继续延续其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我们虽然不希望和老人紧密捆绑在一起,但是绝不像西方国家那种断裂存在的方式,我们希望老年人的住宅和子女的住宅不要离得太远了。这是什么距离呢?是一碗汤的距离,就是父母心疼孩子回家很累了,给孩子做了一碗汤,这碗汤端到孩子的住宅还没有凉。这样的住宅包括老龄化的家庭所在的住宅体系。
大家知道老年友好的社会,包括我们的结构、住房,更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更友好的社会体系,包括整个社会的参与,包括对老年人的认同认可,包括老年人就业等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老年友好的社会。所以无论是单个社区还是大社区,还是老龄友好城市的建设,都需要和社会、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构建一个大的平台。
4、构建合理的老年社会化服务体系
从产业的角度我们也在考虑全龄化社会的体系是什么样的。老人在老的过程当中,也是经历了若干个阶段的,从一个年轻人什么都能自理,到逐渐需要陪护、需要医疗、需要保健。到有一天他不能自理,到有一天他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到有一天他临终了大家对他若干的照顾。这个阶段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更多的时间他在家庭在社区里面待着。一个家庭群体应该为老年人做一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想到很多,包括一些照料、托管、健康、看护。尤其是健康方面都是社区应该做的。
国家在政策方面,2013年到今年我们不断的把健康服务业提高到更高的高度。包括前一段中央提出的健康产业的问题。这就是社会、政府、企业该做的事情。
过去我们更多的想的是建一个老年友好或者是一个老年的社区我们是不是弄一个医院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发现这远远不够,很多老人在老龄生活过程当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什么其实远远不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包括社区和其他的机构还应当有什么?我们总结有这样一个金字塔,医院是最顶端的,实现医疗急救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老人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康复上,更多的是在社区里面长期的康复、健康管理等。所以后来我们发现在社区当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是针对社区当中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
于是我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的养老的结构。我们会有一个机构来指导一个养老群体如何来进行养老服务。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责任,比如说健康的管理,生活的照料,包括康复,包括医疗。因为老年人的数量、结构的不同,我们所配置的层级和服务方向也是不同的。
我们也发现其实这样一个大的机构和我们现在社区当中的物业管理、其他的行政管理和资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其实是可以一起共同完成的。,包括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等等是可以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动力,由企业和全社会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大的复杂的事业。
所以我们最后说老年住区的规划应该满足服务运营的要求,必须为社区的服务产业链提供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样的老年社区才能取得成功。
5、清华同衡在养老产业方面的经验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清华同衡这几年一直做的工作。
我们从几年前就关注中国的养老问题,结合当时中国情况,我们在大的产业方向上涉及到的一些领域,找到了很多的专家,组成了一个“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范围很广,从技术,到建设,规划,养老院,养老社区的专家都有,我们每年都会开会讨论养老的方向。
但是今年我们开始改变,我们觉得单纯有专家只能想想到底还能办一些什么?但是没有办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产业资源无法联合。所以今年开始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医学院,希望面对中国马上就要面临老龄产业爆发的大趋势,能搭建一个资本、产业、技术、学科发展的大平台,组成“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我们联合产业战略投资人,共同发起组建了“清城同衡大健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我们真诚地邀请企业机构、个人来加入到我们的行业平台,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而努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