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THUPDI)、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 (CIP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CAPTCR)、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CACH)、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主办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国际论坛”于2012年10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
本届论坛探讨的核心议题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巨大潜能,让“分享遗产”超越时空的界限,使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论坛旨在从“数字遗产,分享遗产”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数字手段更好的保护、展示、利用、分享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希望能够为世界范围内的建筑或其他文化古迹、文物或遗址的保护和复原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对建筑、考古和其他艺术、历史研究提供支持,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将遗产的价值与公众分享。
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自2010年首届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每二年举办一次,通过持续的国际交流,以“再现圆明园”科研平台为代表的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研究工作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本届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成为了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国际交流的桥梁,引入了国际先进经验,也在国际范围内介绍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丰富实践。论坛得到了国际文化遗产记录科学委员会(CIPA)的大力支持,委员会主席马里奥•桑塔纳参加了会议并做了题为《保护建筑遗产: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挑战》的主旨发言,以国际化的视野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价值,数字化技术正从各个层面推动着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清华同衡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副所长贺艳在题为《“再现•遗产”的理念与实践》的主旨发言中则介绍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高速发展,尽管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不长,但是已经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完成了涵盖史前遗址、隋唐到清代,从区域范围、城市范围到建筑构件等不同时代不同尺度文化遗产保护的富有挑战性的实践工作。
论坛共收到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奥地利、瑞士、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韩国等10个国家代表的近50篇论文,无论是国家还是论文数量都有大幅提高,论文研究的广度和对技术探讨的深度都有很大提升,来自雅典卫城、故宫、颐和园、敦煌等国内外著名文化遗产地管理机构的代表介绍了在遗产保护和数字化领域的最新技术,来自国内外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介绍了虚拟现实、多媒体、社交网络、空间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这些论文代表了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尖端水平。
分享遗产和公众参与是论坛亮点
除了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新思想新技术的探讨,“分享遗产和公众参与议题”成为论坛一大亮点。与会代表深入的探索了如何利用多种新技术手段,让文化遗产直观的展示于公众面前,不再仅仅是存在于书籍中的描述和覆土下的遗迹,让公众清晰的认识文化遗产的全貌,更好的理解文化遗产的所承载的价值,从而让遗产真正焕发新的生机,让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基于社交网络的交互模式,也促使遗产的分享方式发生变革,帮助专业的研究和保护机构走出书斋和实验室,更加重视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让更多人能认知和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本届论坛将“遗产”与“科技”紧密结合,紧扣海淀区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战略,对三山五园文化的整体协同发展也有意义,得到了海淀区政府的支持。
《伦敦宪章》中文版发布
《伦敦宪章》的起草者——伦敦英国学院的休•德纳尔(Hugh Denard)和会议主席梁伟一同进行了宪章中文版的发布。《伦敦宪章》全名为《伦敦宪章:关于基于计算机的文化遗产可视化》,是一份由英国伦敦王国学院于2006年起草的、针对三维可视化手段在文化遗产研究和宣传中应用的国际性文件。
其目标在于为三维可视化确立与传统研究方法同样严谨性可靠的原则,即为文化遗产在计算机上的再现工作建立一种准则,确保计算机模型在学术上是严谨的,与传统研究方式的标准一致,从而保证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再现的成果既可以让普通人直观理解,能够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也能准确的记录和传达文化遗产承载的信息,辅助专业人士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和管理。这一文件及相关活动在国际上被视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再现领域一个里程碑,已在欧洲得到广泛认可和实施。
宪章以英文起草,经过了数次修编,已经被翻译成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波兰语等多国语言,《伦敦宪章》中文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前列,中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实践也将为《伦敦宪章实施细则》的建立提供多元化的参考,并且推动宪章在不同文化区域的传播。
数字圆明园文化产品发布
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全新呈现
18日下午,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了数字圆明园发布仪式。海淀区及相关委办局领导出席仪式和与会代表等出席了发布仪式,并体验了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
移动导览系统基于“再现圆明园”科研平台的严谨研究,凝聚了郭黛姮教授带领的交叉学科的团队历时数年的研究成果,是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的创新应用。和以往的导览系统相比,该系统提供了更加丰富、权威性的内容,以及身临其境的增强现实体验。
九州清晏、坦坦荡荡、含经堂等10个最具代表性的景区首次上线,这些景区类型丰富,代表了很高的造园水平,而且很多经过多次改建,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大不相同,遗憾的是这些景区建筑物已荡然无存,仅存部分遗址。导览系统不仅提供了游览路线、实时定位等游览帮助,还有图文并茂的景区介绍、全景环视、数字影片等供游客欣赏,体验者轻轻拨动时间滚轮,就可以轻松跨越时空,看到多个历史时期的精美复原图像,还可以在特点信息点360度环视圆明园盛时景象,如身临其境,导览系统独特的增强现实效果让体验者饶有兴趣,复原场景与遗址现场的强烈对比更让人感慨。
即日起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圆明园移动导览系统,在家中虚拟游览圆明园,也可以到实地体验导览系统的增强现实效果。圆明园遗址公园还计划提供安装了移动导览系统的平板电脑供游客租用。
再现圆明园网站全新改版上线,这次改版,推出了360度全景图模块,让公众可在线游览圆明园,也让用户和开发者更多互动。
同时,还发布了《数字再现圆明园》、《圆明园胜景》图册和《再现•圆明园》影片。《圆明园胜景》基于数字圆明园复原研究,通过透明插页将复原的历史场景与遗址原地相叠合,展示这座皇家园林远逝的辉煌景象。
以上种种,无不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更让圆明园这座古老园林焕发出青春活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